中新網新疆阿拉山口7月26日電(茍繼鵬 吳南仕)7月26日10時45分,一列滿載服裝百貨、汽車、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發(fā),開往波蘭馬拉舍維奇。至此,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超2萬列,阿拉山口口岸也成為中國通行班列數量最多的口岸。
位于中國西北邊境的阿拉山口市,曾以“一年一場風,從春刮到冬”而“出風頭”。但伴隨著一聲聲汽笛長鳴,火車給這里帶來了新的生機。如今,走進這座邊境小城,綠樹成蔭、高樓林立。近年來,該市緊緊抓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機遇,不斷推進通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,目前已形成鐵路口岸區(qū)、公路口岸區(qū)、邊民互市區(qū)、商業(yè)區(qū)、倉儲區(qū)、綜合保稅區(qū)等9大功能區(qū),口岸經濟蓬勃發(fā)展,中歐班列“破風”前行。
據新疆鐵路部門統(tǒng)計,自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以來,截至目前,阿拉山口口岸累計通行中歐班列20004列,年均增長35.8%,總貨運量超1097萬噸,中歐班列“鋼鐵駝隊”成為聯系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紐帶。
阿拉山口海關監(jiān)管二科副科長許岳衡說:“我們積極落實海關總署、烏魯木齊海關支持中歐班列發(fā)展各項措施,結合口岸實際情況推出針對性支持措施,加強與代理企業(yè)、鐵路部門和沿線海關多方協作,實時掌握班列動態(tài),進一步優(yōu)化作業(yè)流程,不斷提升班列通關時效,助力班列在口岸開出‘加速度’。”
為保障中歐班列在口岸高效便捷通關,阿拉山口海關設立中歐班列專門窗口,實施24小時通關制度,隨到隨辦,全程優(yōu)先。同時加強與始發(fā)地海關溝通交流,協助完成集裝箱破封、整理、施封工作;創(chuàng)新監(jiān)管模式,海關、鐵路、企業(yè)并聯作業(yè),實行無紙申報、自動核放、海關電子放行信息即時傳輸等措施,簡化班列通關手續(xù),進口班列實現海關“秒級放行”、出口班列最快20分鐘內辦結海關手續(xù),班列口岸停留時間由14小時壓縮至最快5小時。
為提升中歐班列通關效率,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阿拉山口站加強與多斯特克口岸站溝通協調,加快海關、邊檢和貨代公司間的信息傳遞,為進出境中歐班列提供24小時業(yè)務辦理。及時掌握貨物狀態(tài)、區(qū)間運行情況等信息,對中歐班列優(yōu)先裝車、掛運,最大限度壓縮班列的停留時間,并制定設備設施檢修計劃,保障貨物裝卸有序。
新疆阿拉山口捷安物流有限公司業(yè)務員王蕊告訴記者:“海關和鐵路部門為班列通關量身定制了服務措施,全天候辦理班列通關業(yè)務,我們通過無紙化系統(tǒng)不見面就可以完成班列通關手續(xù)辦理,為我們節(jié)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。”
目前經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班列主要有渝新歐、鄭新歐、長安號、蓉新歐等28條,可到達德國、波蘭、比利時、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,搭載的貨物品類200余種。